市总工会社工项目组在仁康医院住院部组织开展“守护工伤权益,学习政策知识”成长小组活动

2025-11-06 18:41来源:市总工会社工项目组【字体:

作为制造业大市,东莞产业工人规模庞大,工伤风险相对集中,且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较高。经东莞市总工会关爱工伤职工项目社工日常走访发现,部分劳动者对工伤保险政策体系、工伤认定实操流程、待遇申领标准等核心内容认知不足,普遍存在“维权路径模糊”“顾虑维权影响职业发展”等困惑,导致权益受损时难以高效维权。为切实解决工伤职工的急难愁盼,东莞市总工会关爱工伤职工项目社工于2025年11月4日至5日,在仁康医院住院部组织开展“守护工伤权益,学习政策知识”成长小组活动。本次活动旨在为工伤职工搭建一个情感共鸣、经验共享的互助平台,帮助他们在交流中疏解焦虑迷茫的情绪,在互助中树立积极面对伤病康复与权益维护的信心,让工伤职工真切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与支持。
    小组前期:政策启蒙与关系构建
    小组初期项目社工首先通过“名字接龙”、“兴趣分享”等游戏,快速消除成员间的陌生感,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。接着通过工伤政策知识小课堂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案例,讲解工伤保险的参保要求、工伤认定的关键节点、待遇标准的计算逻辑,并结合东莞本地工伤纠纷典型案例,剖析维权误区,如“私了协议放弃权益”“超期申请认定”等。同时现场设置“你问我答”互动环节,鼓励组员提问,已有维权经验的组员主动分享心得,帮助大家初步建立对工伤政策的认知框架。此阶段不仅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,更让组员感受到“同伴教育”的力量,初步形成互助氛围。
    小组中期:经验共享与情感支持
    随着小组凝聚力的提升,中期活动聚焦“政策深化+经验共享+情感疗愈”三大目标。社工重点讲解“劳动能力鉴定标准”、“停工留薪期工资计算”、“伤残就业补助金申领”等核心内容,并设计“模拟维权情境”“政策知识竞赛”等环节,通过角色扮演、分组讨论等形式,帮助组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。在经验分享环节,有过工伤认定经历的何大姐主动分享:“我当时因为不懂流程,跑了3次社保局才办下来手续。现在想告诉大家,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劳动关系证明和医疗记录!”她的细致讲解让其他组员少走了弯路。此外,针对部分组员因伤残导致的焦虑、自卑情绪,项目社工组织“情绪树洞”活动,鼓励大家倾诉困境。右手骨折的蒋大哥哽咽道:“受伤后总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,今天听到大家说‘我们都一样’,突然觉得不孤单了。”组员们在倾听与共情中相互鼓励,让小组成为充满力量的“情感加油站”。
    小组后期:维权模拟与信心赋能
    项目社工设计“维权情景模拟”演练:设定“工厂拒付停工留薪期工资”、“伤残鉴定等级争议”、“二次手术费用报销受阻”等3类典型场景,职工们分组扮演“工伤职工”“企业HR”的角色,运用前期学习的政策知识谈判维权。最后,社工组织“我的维权信心树”复盘活动:职工们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已掌握的维权技能和互助支持计划,张贴在“信心树”展板上,形成可视化的成长见证。
    小组结束后,多名工伤职工向项目社工反馈:“原来维权没那么难,只要懂政策、敢争取,还有这么多人帮我们”、“现在知道找工会、走法律途径,心里踏实多了”。大家觉得这类小组让工伤职工从“被动等康复”变为“主动学维权”,康复依从性明显提高。
   “守护工伤权益,学习政策知识”成长小组在东莞仁康医院圆满结束。东莞市总工会关爱工伤职工项目在未来服务中,将进一步链接法律援助、职业康复等资源,构建“政策学习—资源对接—能力提升”的长效支持体系,让更多工伤职工在互助中重拾信心,迈向更有尊严的生活。





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【关闭页面】 【打印页面】 【TOP】